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33
主题
2387
帖子
2453
积分
曾看过一部名为《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的微电影,影片以安史之乱后的西域为背景,讲述了一队从龟兹押运军费到西州的骑兵遇袭后,一位幸存的唐军骑兵与一名趁机搜刮财物的流民共同执行未完成的军费护送任务的故事。片中所用钱币道具虽不甚考究,但也引起了我对唐代中后期西域军镇所铸钱币的兴趣,即大历元宝、建中通宝。近期一直在收集历代纲目钱币,自然也将这二品钱币收入了囊中。
大历元宝、建中通宝是唐安史之乱后由西域军镇自行铸造的钱币,它们见证了西域唐军在与朝廷失去联系后几十年的孤军坚守,承载了西域唐军誓死效忠国家、寸土不让的气节。诗云: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可见坚守时间之长,境遇之难。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一时间天下大乱,至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李隆基逃往蜀地。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朔方君将士拥戴即位登基,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李亨即位后,调集西北边军平叛,守卫西域的安西军、北庭军被大批调往内地。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长安、洛阳接连收复,肃宗入长安后,迎回玄宗。
西域边军的内调,无非是拆西补东之举,虽缓解了唐王朝紧张的时局,对平定安史之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严重削弱了西域唐军的实力,给了一直虎视眈眈的吐蕃入侵的机会。唐庭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日渐衰弱,疆土被吐蕃不断蚕食。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随着史思明之子史朝义的自杀、叛军投降,历时七年有余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安史之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场内乱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那个曾盛极一时的王朝渐渐走向衰落。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七月改元广德)冬,吐蕃大举进犯,夺取陇右之地,兵锋直指长安城,代宗李豫仓皇逃奔陕州。长安被攻陷后,屡遭谗言被罢的郭子仪被紧急起用,他集结溃兵,征调武关关防军发起反攻,将吐蕃赶出了长安城。
安史之乱后的唐庭对武将失去信任,朝中宦官擅权,向皇帝屡进谗言。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居功至伟的大将仆固怀恩遭宦官骆奉先陷害,被逼起兵谋反,引吐蕃、回纥大军来犯。仆固怀恩的反叛虽然最终被郭子仪所平定,但凉州被吐蕃攻陷,西域与中央的连接被切断,成为飘零在海中的孤舟,等待风暴的降临。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西域,他的侄子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就在巡抚队伍之中。郭昕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到长安。
郭昕等人的巡抚给西域军民带去了唐王朝的消息,这使得西域孤军更坚定了誓死守卫大唐疆土的决心。此时的西域军民才得知唐代宗李豫已改元永泰。1984年吐鲁番地区发现的唐北庭副都护高耀墓中##的墓志所载“广德四年四月十七日薨于北庭”,但实际上广德年号只使用了两年,这也能证明西域在广德年间与唐庭失去了联系。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十一月,改元大历。大历年间唐庭多次遣使西域,使臣历尽千辛万苦绕道回纥抵达后,却只带去了对守将的新任命和唐代宗已改元的消息,虽能稳定军心、振奋士气,但西域军民翘首以盼的大唐铁骑不知何时才能到来。为了表示忠于大唐,振奋军心,通红的炉火中,大历元宝由此诞生。